7月9日上午,由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黄浦区图书馆主办的“阅美黄浦 美育课堂”系列活动之“琳派——日本当代审美意识的源流”讲座在黄浦区图书馆9楼举行。
本场讲座的主讲人乐丽君老师是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讲师,硕士生导师。
谈到讲座的主题“琳派”,乐老师说,在日本的工艺品和美术作品中其实很常见,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艺术审美元素的源头来自于琳派。
琳派,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由本阿弥光悦和俵屋宗达创始,追求纯日本趣味的装饰美,与浮世绘共同构成江户时代美术的两个典型样式。相对于浮世绘大多描绘市井风俗人情的主题,琳派艺术崇尚和顺应自然界的本来面貌,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景物欣赏性的细致观察,追求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并和谐共生。
日本评论家、小说家加藤周一说:“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发生过德川时代美术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件事。一是初期手绘浮世绘,一是光悦和宗达所创造的琳派美学及其趣味和样式。”

尾形光琳(1658-1716)是琳派的中心代表人物,他追求纯日本趣味的装饰性,以日本古典故事和季节花草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从自然中取材,作品呈现出柔和、繁复的装饰之美。经过他的集大成与确立,琳派成为日本美术的经典模式。
下图是尾形绘制的《燕子花图屏风》的局部画面,原作现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也是目前一千日元纸币背面的图案。

日式审美趣味中既讲究“侘寂”和“幽玄”之美,又追求装饰和形式之美,这看起来有点矛盾,但其实两者是统一的。比如在空无一物的茶室里,摆放着一瓶插花,既有朴素安静的氛围,又不失精致的季节感。琳派正是以一种自由又典雅的形式,来展现对本国风土的赞美之情。
近代以来,西方美术界称琳派为日本的“印象主义”。无数艺术家都在借鉴、传承琳派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创造。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称自己为“现代的琳派”。田中一光说“如果没有(尾形)光琳的存在,也就无所谓日式或日本风格的生长。”可见,琳派如同自然所拥有的旺盛生命力,已渗透于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
在这次的讲座上,乐老师为大家展现了众多琳派艺术的代表作品,让读者朋友们大饱眼福。通过乐老师精彩生动的讲解,我们一起探寻了日式审美意识的源头和演变历程,也对日本文化多了一分了解。

从今年3月开始,贯穿全年,以每月两期不同主题的线下美育公益讲座等形式,把艺术与文化之美带到市民读者的身边。
后续活动信息及参与方式,请关注“黄浦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