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2023年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第二届“爱‘未’黄浦”未成年人保护论坛在外滩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动黄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会上发布了《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地图》和《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案例集与工具包》。黄浦区未保办和新加入黄浦未保“四库”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签约。
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向明中学、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有关负责同志,区未保委各成员单位领导及儿童督导员、社会组织、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会上,黄浦区10个街道共同点亮《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地图》。地图涵盖了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场所的位置、功能和特点,对应了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品牌“初心‘未’爱”的“未之暖”“未之安”“未之心”“未之康”“未之翼”“未之智”六大板块,为区内未成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指引。
会上发布了《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案例集与工具包》并向街道儿童督导员代表授书,旨在为社区儿童工作者、儿童福利社工、爱心志愿者、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具实用性的操作指导。
会上回顾了我区2023年的未保工作,两位社区儿童工作者作了精彩演讲。近年来,在区委坚强领导、区未保委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黄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会上,黄浦区未保办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签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正式成为黄浦未保“公益资源库”的一员,双方将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借助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的专业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沈山州在讲话中指出,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做好未保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合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火墙”,把黄浦“初心之地、爱‘未’之城”的名片擦得更亮。要聚焦重点,切实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要聚焦“六大保护”,不断深化体系建设,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营造更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要聚焦特殊群体,完善关爱保障工作机制。高度关注困境儿童、孤独症儿童、残疾儿童等重点群体,提供全程式、陪伴式、个性化的关爱服务;要聚焦全面发展,落实全方位关爱服务。积极推进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试点,依托专业力量,向未成年人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情绪压力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科普等服务。要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扩大区未保“四库”,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加强数字赋能,依托城区数字化转型,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加强品牌建设,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初心‘未’爱”品牌,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推动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品牌更高质量发展。
随后举行的第二届“爱‘未’黄浦”未成年人保护论坛以“数字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与挑战”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观看短剧“夺屏之战”“盯上了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后引发的思考,分享了知识,交流了观点,探讨了策略,为未成年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友好的环境增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