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报刊选摘
  • 标题
    发布时间
    内容简介
  • 2025-09-08
    由澳门文化公所出版、纪录片导演冯雪松所著的《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及《方大曾:遗落与重拾》繁体版新书发布会30日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举行。   文化公所总经理赵香玲说,方大曾是一位用生命记录历史的战地记者。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方大曾毅然奔赴前线,以笔和镜头为“武器”,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见证。其后不久,这位年轻记者却悄然消失,再无音讯。   赵香玲表示,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方大曾的故事尤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他的镜头背后,是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也是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忠于真相的职业操守。文化公所希望通过出版新书,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抗战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据介绍,文化公所今年还将出版《澳门珍藏抗战时期历史资料丛编》《烽火忠魂:澳门抗战人物志》和多部抗战儿童画本,希望通过整理出版包括抗战历史在内的各类学术文献,为学界提供研究资料,为公众提供历史读本,为年轻一代提供文化源泉。 来源:新华网
  • 2025-08-15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景区的悬崖书店于2025年5月开业,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与阅读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和读者,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来源:新华网
  • 2025-08-15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指导的“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8月14日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 本次纪念特展分为“为国呼号 支援抗战”“烽火侨心 共赴国难”“同仇敌忾 共卫和平”“欢庆胜利 铭记历史”4大篇章,共计展出馆藏文物展品近400件。 据介绍,这是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11年来,首次以实物形式对华侨积极参与抗战的一次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旨在深切缅怀海外华侨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全景式展现华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此次展览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联合广州、潮州、黑河、德宏四家分馆共同主办,并在四地启动巡展。 来源:新华网
  • 2025-08-15
    第三届中俄图书馆论坛14日在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帕什科夫宫揭幕。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与会嘉宾就发展图书馆学、保护和弘扬两国共同文化遗产展开交流讨论。   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阿列克谢耶娃代为宣读俄文化部长柳比莫娃致辞。柳比莫娃表示,以共同价值观和相互理解为基石的俄中文化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构筑了坚实根基。其中,图书馆领域的双边交流活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是深化人文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搭建起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持续推动跨文化对话的纵深发展。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发言中说,中俄在图书馆领域的合作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中俄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深远的文化贡献。他表示,越来越多中国图书进入俄罗斯,尤其是中国网络文学和现代文学在俄备受欢迎,成为连接两国青年一代的新纽带。俄罗斯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从中感受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活力与生机。   论坛期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签署了手稿复印协议,俄罗斯远东国立科学图书馆与中国首都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   本届中俄图书馆论坛由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是“中俄文化年”框架下的活动之一。 来源:新华网
  • 2025-08-15
    成都温江区依托24小时“留灯书屋”开办“留位艺术夜校”,湖北潜江“播动潜江文化驿站”集直播培训与实践、社区阅读、文创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北京“美后肆时”四合院年均举办600多场文化活动……遍布城乡的文化新地标,见证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聚民心、惠民生,不断向深层推进的坚实足迹。   这些公共文化新空间为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文化供给带来突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和旅游部通过示范培训、交流推广、政策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4万个。作为我国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新空间”颜值高、设计感强、内容多、运行灵活,成为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涌现的“新空间”以五个“新”满足百姓多元化、高品质文化需求。   新布局,打破行政藩篱,融入生活圈。   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多以行政区域布设,“新空间”则颠覆边界,或嵌入书店、咖啡店、城市公园、商圈,或依托传统村落、农家院落、民宿、乡村旅游点,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与生活融为一体。   上海结合城市更新,新增“邻里汇”“城市书房”“演艺新空间”“休闲好去处”等家门口的“新空间”3600余处,以较低成本和复合利用,提升市民享受文化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的“摆渡人书场”,一位戏迷感慨:“演员下台喝口水,还能跟我聊两句角色怎么演。”   新理念,以创意与设计打造美好生活“微地标”。   “新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且充满艺术之美、创意之美、生活之美的环境空间,体现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 浙江温州通过“最美空间大赛”“新空间市民体验日”等活动,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当下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构建完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有效覆盖、特色鲜明的文化服务网络。壹道音乐文化驿站由危房改建而来,音乐、阅读、舞蹈、国学、脱口秀等活动异彩纷呈。“有了这个驿站,方便更多群众感受艺术之美。这让我们自己也有了强烈的获得感。”驿站的主理人说。   新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共建,形成多元合力。   政府主要发挥统筹引导作用,不是主动大量投资开展设施建设,而是更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共建共管共享设施空间和服务资源。   江苏扬州颁布《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鼓励单位、个人参与城市书房建设。如今,在扬州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阅读圈”。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既有书卷香,也有烟火气,我们共同绘就阅读与生活相得益彰的城市书房新画卷。” 新模式,灵活运营,管理机制向专业化转型。   很多地方鼓励社会力量以受托管理、连锁经营、合作运营、独立运营等方式,积极参与“新空间”日常运营。政府部门重点是建立健全运营主体进入、评估及退出机制,加强对运营主体的日常监督管理。   云南昆明吸纳650余家企业共同参与“新空间”建设,将公共文化融入城市更新与街区建设中,“文化+艺术+商业+旅游”的复合式体验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   新业态,从单一服务到多元化消费场景。   “新空间”不仅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还开拓价格优惠的非基本服务和商业配套,构建消费新场景。   广东“粤书吧”一吧一特色,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等地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以文旅融合拓展新型阅读空间;“粤文坊”结合传统文化,通过课程、研学、体验、交流等形式,将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植入景区、商圈,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以新布局打破壁垒、新理念引领风尚、新主体激发活力、新模式提升效能、新业态满足多元需求,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折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点亮城乡百姓的美好生活新图景。 来源:新华社
  • 2025-08-15
    炎炎夏日,图书馆成了大家学习充电的好去处,备考、看书、预习功课,大家在空调的清凉里充实自己,拥抱书香。在河南新乡,当地依托13家公共图书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提供饮用水、增设阅读座席、完善照明设施等暖心举措,让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有了消夏读书的好去处。 来源:新华社
  • 2025-08-15
    “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开幕式8月12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展览系统展示了国家图书馆自2012年启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以来,在抗战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览融合展板、实物、扫码查阅“东京审判”“日本细菌战”资源库档案等多种展示方式呈现抗战历程,并设置抗战主题纪念章、抗战文献主题藏书票等特色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在留言墙写下观展感悟。除国家图书馆主展外,河北、江苏、浙江、湖北四省的7家图书馆同步联展。 据悉,截至2025年7月底,国家图书馆已经完成抗战文献整理出版成果60种,合计2714册。未来,国家图书馆将联合更多机构深化抗战文献的系统性整理,推动相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来源:新华社
  • 2025-08-15
    由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东方出版中心等主办的第二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日前在上海举办。   活动邀请多位文学、文化、历史和文博等领域人士,以“语言·情感·时代·文明·视野”为主题,围绕“反思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想象我们未曾拥有的:写作和上海”“面对当下信息泛滥与消费主义的环境,我们需要如何阅读?”话题交流对谈,还有嘉宾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从事上海历史研究和知识分享的心得、手机时代的博物馆参观等思考,通过跨学科碰撞交流,探讨阅读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义望介绍,本届“东方阅读盛典”旨在持续打造“书香上海”的品牌活动,着力拓展“全民阅读”的时代内涵。近年来,东方出版中心通过成立“东方读书会”跨学科公益阅读平台,建设“中版书房”东方阅读文化会客厅,培育“东方阅读盛典”品牌公益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臧永清表示,期待社会各界以阅读盛典活动为平台,持续深化文化跨界融合,探索多元化推进全民阅读的更多可能,共同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性生态。 来源:新华社
  • 2025-08-15
    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3日至19日举办。本次书展首次推出“双主场”,打破传统书展的时空边界,为市民读者奉上一场形式新颖的阅读嘉年华。今年的活动总数达1267项,同比增长了23.8%,其中,很多活动下沉至社区图书馆和实体书店,意在扩大全民阅读的覆盖面。 来源:新华社
  • 2025-08-15
    8月5日,铁路上海南站与徐家汇书院共同打造的“汇悦读”灯塔书房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是上海首个设在火车站内的图书馆,存放图书千余册,包括铁路史料、海派文化、旅行指南、儿童绘本、经典文学名著等不同类型,供往来旅客免费取阅。历时半年的上海南站升级改造工程除引入文化空间,还升级了可刷医保(卡)的门诊医疗服务。今年铁路暑运启动至今,上海南站日均发送旅客5.2万人次,同比增长78%。 来源:新华社
页次:1 / 169 每页显示: 记录数:1690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