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报刊选摘
-
标题发布时间内容简介
-
2025-07-01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发布仪式27日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广东、福建、江西三省文旅部门,共同推出“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开发形式多样的红色文旅产品,推动红色旅游再上新台阶。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诸多重要活动,同时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起点。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为打破敌人封锁、联通上海党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之间的重要秘密通道,被誉为“红色血脉”。 此次发布的主题游径线路,系统整合了上海、广东、福建、江西四地共24处核心革命旧址与革命场馆,构建起一幅纵贯南北、横跨城市与乡村的“红色文脉实景图谱”,推动早期革命文物保护与旅游传播深入融合,搭建起跨省红色资源联动的合作平台。 在上海,线路涵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遗址、十六铺码头等;在广东,串联起汕头交通站旧址、中法药行分号、潮汕铁路总务处、潮州交通旅社、棣萼楼、缵诒堂等一系列中转站;福建段囊括了永定伯公凹、闽西交通大站永昌楼、上杭敦和堂、南阳红军后方基地等革命旧址;江西部分则以瑞金尚可居茶亭、叶坪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等为核心。 主题游径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广泛运用数字化手段与沉浸式讲解,结合场景复原、声音影像、跨区域联合展览等方式,突破传统展示手法的局限,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资源协同共享。为进一步拓展主题游径的传播场景与运营模式,多家5A级旅行社还围绕“红色研学+沉浸体验”“红色线路+文化创意”等方向发布了一系列旅游产品,聚焦家庭亲子、青少年研学、企业党建等细分场景,让游客“行走在游径上,沉浸在历史中”。 仪式现场,“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场馆联盟”正式成立,来自四省市的30家文博单位、纪念场馆作为首批成员加入联盟。未来,联盟将围绕展览联办、资料共享、学术研究、讲解培训、数字文创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度协作,推动红色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形成“联合+共研+共享”的发展长效机制。 来源:中新网
-
2025-07-01“我们相信,文化是沟通与理解的桥梁,书籍是传递价值观与知识的有力工具”,阿联酋驻华大使哈马迪18日在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书博会)上表示,阿联酋高度重视,并将参展作为“加强阿联酋与中国之间深厚历史文化联系的绝佳契机”。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1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阿联酋国家馆“阿联酋之家”当天向观展公众开放。阿驻华大使哈马迪、文化部副部长穆巴拉克·纳黑等多名阿方官员到场为“阿联酋之家”剪彩,阿驻华使馆在现场组织了热闹的传统舞蹈表演和文化展示、体验活动,一时间成为本届书博会国际展区“热门打卡点”。 哈马迪为“阿联酋之家”剪彩时表示,阿方高度重视参与北京书博会,通过这一汇聚国际出版与文化领域重要力量的世界性平台,推动和巩固阿联酋文化机构与全球主要文化及学术机构的有效合作。 在书博会期间,围绕“阿联酋之家”,阿方将举行行业会谈、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举办16场文化座谈会和阿知名作家图书推介活动,并展出系列绘画与书法作品。“阿联酋之家”内还专门设立阿中档案专区,聚焦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节点。 阿方表示,寄望“阿联酋之家”成为“交流的起点”:它向世界敞开大门,不仅讲述阿联酋的故事,更愿倾听和学习他人的声音,以书籍与文字为桥,构筑沟通的纽带。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25-07-01《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发亮相。 《古代汉语词典》是一部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工具书,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领域也有着深远影响。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古汉语教研室与商务印书馆启动首版编写,1998年正式出版,填补了当时中型古汉语词典的市场空白,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2008年词典启动大规模修订,2014年推出第2版。2023年,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陈涛教授牵头第3版修订,历时两年半,于2025年5月出版。词典累计印刷超百次,发行量破千万册。 据介绍,新版《古代汉语词典》收字头约16000个、多字条目约28000条,基本涵盖了古籍中常见而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的意义和用法。此次修订重在查漏补缺,精益求精。同时考虑到读者了解和掌握文化常识的需求,酌情收录了一些百科条目。如二十八星宿、十二乐律、九州、六礼、五服等,进行了专项增补修订,形成更完善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同时,封面设计突出汉字文化传承理念,集中展示了一部汉字发展史——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六国文字,到隶书、楷书,囊括甲骨、钟鼎、石刻、简牍、帛纸等诸多文字载体,呈现汉字演变发展脉络。 “初版编纂时,陈复华教授带领团队用两年时间为《论语》《史记》等典籍制作卡片,他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词典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张双棣说:“第3版延续了这一实证传统,特别注重词典的科学性。同时提取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字词和典型例句,融入词典内容,某些音、义参考中小学语文教材并做了调整。第3版还增设附录《中国历代纪元表》,专门参考中学历史教材做了调整,更加适合学生使用。” 新书首发式上,《古诗文常用名句辞典》一同亮相。辞典收录名句约3900条,涵盖传统经典著作300余部、单篇诗文作品1000余篇,较为典型地反映出我国古代诗文的精华和整体风貌。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表示,古代汉语及古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博大的思想智慧,寄寓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两部新书的编纂出版,以传承文化、沟通古今为目的,向读者传递丰富而系统的古代汉语和文化百科知识。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25-07-01如何进一步挖掘整理古籍成果,延续历史文脉?11日,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上海图书馆藏稿钞珍本丛刊》首发座谈会。丛刊全七十册从上图馆藏海量古籍稿钞本中,精选出一批最具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的明清珍稀稿钞本影印出版,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出版。 本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收稿钞本94种,以稿本为主,重点选取馆藏名家名作,或有特殊版本价值的作品,按原书原貌影印。“考虑到学术研究进展和便利应用,此次影印出版比过去数字化扫描件精度更高,且完全保留原书原貌、原始信息。”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孙瑜说。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钟翀谈到,学界对古籍文献的关注,经历了从刊本、地方志书、海外汉籍到稿钞本的“转变”,《丛刊》出版体现了学术最新进展。他特别提到稿钞本作为“生资料”的价值,其文献形态、所蕴含的学术信息均有自己的特征,如《丛刊》中几种史地类文献均为他处所未见,其学术价值亟待深入挖掘。而稿钞本“仅此一册”的特性,有因岁月变迁而损坏、遗失的危险,使得其更需化身千百,以印本形式流传。 业内专家指出,入选的稿钞本中,不乏名家手稿真迹,无论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还是文物、文献价值,都非常高。在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傅杰看来,稿钞本既保留了原书增删痕迹,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又保存了学者手迹,与刻本具有不同的温度感与历史感,弥足珍贵。“对稿钞本进行影印出版,有利于推动对相关古籍的进一步整理研究,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对于《丛刊》所收稿本细节进行研读,比如《三朝北盟会编》中对地名的变更,对官名的校订,以及一些词句选字的校勘,“与通行版本进行对比,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很有意思。这恰是影印古籍善本出版的价值所在,无论对阅读者还是研究者,都能不断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让人愉快。” 上海图书馆现藏中外文献近六千万册(件),尤以古籍善本、碑帖尺牍、名人手稿等为馆藏特色。古籍善本中,上图馆藏明清稿钞本在全世界图书馆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位居前列。其中,既有大量从未刊行、公开面世的书籍,也有大量名家稿本、钞本,且多有名家题跋,均为流传有序、稀见之善本乃至孤本,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重大价值。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虞万里认为,这套书选目极精,譬如上世纪80年代编纂《汉语大词典》的时候,当时《三朝北盟会编》用到的版本之一是世界书局的排印本,讹误很多,“看到上图所藏善本,感到很振奋,如果以此为底本进行整理,是非常有价值的。”再譬如,通过《三体石经考》稿本可追踪作者和成书过程;《淮南子》《九经古义荟萃》《读相台五经》等皆是善本,对编纂《清代经学丛书》意义很大。 “在新时代、新技术的背景下,文献研究基础工作推进要有规划有顶层设计,需进一步整理挖掘特色馆藏,推动历史文献的保护传承。”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陈超谈到,《丛刊》出版是对上图老馆长顾廷龙先生“三书”精神的继承,历史文献整理出版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文社科研究服务。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建议,对丛刊开发出更轻巧通俗的便携本等,满足不同背景群体的多元化阅读诉求。 来源:文汇报
-
2025-07-01静安区图书馆“静图约书”5台线下借阅柜于今天同时上新,服务网络迎来大升级!作为静安区人民政府2025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此次信用借阅柜上新,将进一步助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此次上新的线下借阅柜,选址多为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市民生活动线 自上线以来,“静图约书”累计新增读者超过2.1万人,借还图书12.6万册次,其中,通过线下借阅柜借还图书8.7万册次。新的借阅柜投入使用后,全静安区服务网点共17处,形成了覆盖商圈、园区、社区、机关的立体阅读网络。 为帮助市民快速掌握信用借阅新方式,静安区图书馆同步推出指导短视频,手把手演示便捷操作。 从创意园区的咖啡厅、白领工作的写字楼,到遛弯常去的商圈,这些线下借阅柜承载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传递书香、推动全民阅读的驿站。 来源:上海静安
-
2025-07-01一本陪伴了无数人成长的杂志,如今以全新的形式与市民见面。近日,位于宝山区智慧湾科创园的“读者·文创空间”正式向市民开放,将传统阅读与当代文创完美融合。 在这个200余平方米的空间内,集图书阅读、艺术展览、咖啡轻食于一体,以“场景生态圈”为核心,打造融合艺术美学、文创产品、文化活动和图书咖啡的跨区域平台,通过“资源+场景+赋能”模型,深度链接西北与华东文化,实现品牌IP升级。空间创新提出“让产品说话,让空间叙事”体验策略,整合全域资源,致力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与商业融合的前瞻性地标。 此次《读者》品牌落地宝山,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为科创园区注入了人文温度,实现了“硬科技”与“软文化”的共生。 从纸页到空间,《读者》正以更年轻的姿态,续写与城市的故事。未来,文创空间将常态化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创意市集、文化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为市民带来贯穿四季的艺术之旅,与《读者》共同演绎文化的融合互补、多元共生,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来源:上海宝山
-
2025-07-016月18日,“江山如此多娇——2025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61位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以书画创作最新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情礼赞祖国山河与时代华章。 展览共展出113件精品力作,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书法、篆刻、国画、油画、漫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展名“江山如此多娇”由童衍方馆员题写,笔力遒劲、古趣盎然、大气雅致。年近八旬的他还拿出了书法作品《天漫人华风趣 地大物博妙心》和《吴昌硕题画诗》参展。 壮丽山河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古今文人笔下的江山,既是自然的映照,更是心灵的风景,是“心画”的终极呈现。百岁高龄的林曦明馆员以一张《春风好时节》揭开本次展览的序幕,寥寥几笔,意趣横生,杨柳、水牛生动展现了春日生机,充满自然意趣。92岁高龄王克文馆员的《春夏秋冬》四条屏,尽显传统功力,将北方山水的壮美与南方山水的秀美融合而成,塑造春融洽、夏浓荫、秋苍茫、冬沉寂的意境。87岁的胡振郎馆员虽身在海外,仍然坚持新创作品《春江静韵图》,让人不禁眼前一亮,树木葱郁,江水静谧,渔舟泛波,传统笔墨与西方色彩交相辉映,构成了山水生命旋律。宣家鑫馆员的书法作品《自作诗<赞江山>》,古朴中不失轻灵,洒脱中蕴藏拙意,“风拂千嶺翠,浩渺看今朝”。 回望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不朽篇章。94岁高龄汪观清馆员的作品《霹雳》以动态视角,展现“好八连”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军事好,如霹雳!”汪观清曾一次次亲睹八连练兵,不禁发出赞叹。萧海春馆员的作品《洪谷》,体现革命先辈的精神,如太行山上的青松,经霜愈翠、永垂不朽。乐震文馆员的《燎原之火?力量之源》,描绘的是中共四大纪念馆,他实地考察、写生,用情、用心呈现这座庄严大气的“红色课堂”,唤醒更多人的红色记忆。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既有中国江南传统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韩天衡馆员的《和餘呈祥图》用墨率意,写意与工笔交汇,画面祥和,寓意美好。吴承斌馆员的《篆刻印屏》,线条流畅、遒劲挺拔、势雄趣野。唐存才馆员坚持先贤的艺道,深入探究印艺本质,作品《步黟堂所藏先秦古泉十种初拓》古朴丰韵,所拓古币皆为其收藏精品。吴门传人中,董芷林馆员的《一簾疏雨涨方塘》,画面朦胧,雨意盎然,一派水乡温婉跃然纸上。吴越馆员的作品《古藤新花》以紫藤为主题,设色明快厚重,春景勃发,营造出独特的立体感与和谐美。 多位馆员勇于探索,在油画、漫画、摄影等艺术门类中,尝试用水墨语言寻找突破。王劼音馆员的《窗外》,以其独特构图,将中国画的结构和笔意、书写性的随意涂鸦融会贯通,透过窗景展现了内外世界的趣味。郑辛遥馆员的作品《简笔生肖图》,线条既有着硬笔画的挺拔劲力,又有着毛笔画的轻重疾徐,十二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赵正科馆员独创书影艺术,他在《林壑冬雪图》作品中,将中国传统草书的韵律和线条融合到绘画风格的摄影作品中。 江南,中国文化的璀璨明珠,它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是细腻情感与审美特质的化身,更彰显出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近年来,文史馆组织馆员聚焦江南文化,用诗、书、画等创作形式创作一批充满人民情怀、富含时代气息、极具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汪家芳的新作《忆江南》,利用细腻的水墨晕染,勾勒出江南水乡的诗意与雅韵。曹旭馆员的作品《自作诗〈扬州二首之一〉》是去年赴扬州后所作,诗书并茂,笔调清新,流露对江南人文的深情。朱鹏高馆员的作品《云和梯田》,描绘了一幅丽水美丽乡村的生动景象,笔法兼收并蓄,自成家法。万芾馆员擅长将传统花鸟画反映文人品性的隐喻,转向生活诗意与生命意识表现的内涵,《长江文化——珍稀植物》组画取材于长江流域的珍稀植物,充分表达了她对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深情礼赞。 上海,光荣之城,也是人民城市。丁申阳馆员的书法作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古风今韵交融,既有历史的厚重度,又有时代的鲜活感。韩硕馆员的《人来人往》为都市题材,构图巧妙,灵动欢快,描绘了现代丽人生活的多彩与多元。丁筱芳馆员的《都市晨耀》,将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浓缩于纸上,近处黄浦江上竞速划艇奋楫争先,远处城市地标熠熠生辉。詹仁左馆员《人民城市人民建?小窗喜看添新景》采用写意画法,以水墨交融展现“窗外”上海城市变化带来的惊喜,构图巧妙,令人赏心悦目。张弛馆员家住苏州河畔,对于苏州河两岸的巨变深有感触,她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结合当代视觉经验的重构,精心创作《世界会客厅》,透露出对上海这座城市无尽的爱意。徐庆华馆员的《上海城市精神》,富于视觉冲击力,巧妙设计字体大小,使作品兼具书法与篆刻要素,令古老的文字显现出现代的美感……一件件作品,不仅展现了馆员们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更体现了他们以艺术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展现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内涵。 展览将持续至6月24日。 来源:文汇报
-
2025-06-30由新华通讯社主管、新华出版社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4》(以下简称《中国年鉴2024》)中、英文版近日出版,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年鉴2024》中文版忠实记录了2023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事要事,设有国家机构、国防、外交、经济总类、国资国企等36个部类,280万字,收录100多幅具有史料价值的图片。 来源:新华社
-
2025-06-30以“未来阅读·无界体验”为主题的2025年江西省智慧图书馆服务展示活动在江西省图书馆向公众开放。 据悉,智慧图书馆服务展现了江西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技术应用和服务升级方面的最新成果,为读者构建了“可感知、可参与、可互动”的立体化体验。 来源:新华社
-
2025-06-30聚焦“国风、国潮”,第二届“同契之光”海峡两岸动漫时尚设计周23日启动作品征集,邀两岸青少年共赴“国漫之约”。 “同契之光”由上海市黄浦区台办和上海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海民会)主办。将于11月举行的本届“同契之光”设计周活动设置七大板块,包括动漫绘画与时尚设计大赛(涵盖动漫绘画、动漫全元素设计、动漫周边设计、COSPLAY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动漫产业论坛、动漫行业招聘会、参赛作品展、动漫周边产品市集、COSPLAY时装秀、动漫设计研习营等。 主办方表示,设计周以“国风、国潮”为主题,鼓励两岸参赛者进行“国漫”创作与设计,依托高质量的系列专业活动蓄积两岸青少年创作能量,发掘青少年动漫设计人才,打造两岸动漫文化产业交流专业平台。同时借由创作与交流,让两岸青少年在领略灿烂中华文化的同时增进彼此了解与融合。 根据活动安排,6月23日至9月末通过海民会微信公众号(haiminresearch)面向两岸征集参赛作品,并于11月1日公布获奖名单,11月7日至16日将举办动漫时尚设计周系列活动。此外,8月20日两岸团队将举行COSPLAY首场展示演出,并参加“两岸青年汇”活动。预计将有逾2000人次参与设计周活动,其中包括200多位来自台湾的动漫从业者与爱好者。 为促进两岸优秀动漫与时尚设计作品向市场转化,提供更多创业就业契机,本届活动组委会还增设了成果转化促进委员会。 “两岸的交流不仅仅是‘有来有往’,还应该是‘助你成长’。”设计周组委会主席、海民会会长高美琴表示,期待见到越来越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也期待越来越多两岸年轻人日益精进自身创作水平,在上海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 来源:新华网
页次:1 / 163
每页显示:
条
记录数:1629
转到第
页